“这种蘑菇叫毒蝇伞,又称毒蝇鹅膏菌、蛤蟆菌、毒蝇蕈等,是一种含有神经性毒害的担子菌门真菌,鹅膏菌属之一。”
“这种蘑菇会导致神经毒害?”潘舒颖对这个说法很好奇。
“是啊,毒蝇伞的毒性发作,通常发生在吃下它的儿童或是成年人身上,并会导致幻觉。”赵沟渠这样答道。
“吃了还会致命吗?”潘舒颖索性这样问。
“一般不会致命,除非一次食用超过十五朵……而且把毒蝇伞用水煮过,把水倒掉,再浸泡几个小时,毒性就会小很多——不过把毒蝇伞晾干的话,反而会增加毒性……”
赵沟渠的这些常识,都是在靠山村的时候学会的。
“哦,那其他毒蘑菇呢?”潘舒颖还想知道更多。
“所有的毒蘑
菇,除了刚才说的两个识别方法,还要看形状。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,伞面平滑,菌面上无轮,下部无菌托,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,形状怪异,菌面厚实板硬,菌秆上有菌轮,菌托秆细长或粗长,易折断。”
赵沟渠索性采下一朵毒蝇伞作为范例讲解给她听。
“还有第四点,要看分泌物。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,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,个别的为白色,菌面撕断不变色;而有毒的分泌物稠浓,呈赤褐色,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。”
赵沟渠边说,边将手中的毒蝇伞给折断给她看。
“哎呀,还真变色了呢!”看见立竿见影,被折断的蘑菇果然变了颜色,潘舒颖惊异地说道。
“再就是闻气味。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,而有毒蘑菇有怪异味,如辛辣、酸涩、恶腥等味——不信你闻……”
赵沟渠边说,边将掰开的那朵毒蝇伞递过去让她嗅闻。
“嗯,真的很难闻!”
“再就是通过测试来辨别是不是毒蘑菇。”
“咋测试?”
“在采摘野蘑菇时,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,如果葱变成青褐色,证明有毒,反之不变色则无毒。”
赵沟渠又说了一个特别有效的土办法。
“这么简单吗?”
“对呀,这就是民间鉴别毒蘑菇最简单有效
的办法……”
“难道上山采蘑菇,还要带上一根儿大葱啊!”潘舒颖好奇地这样设想。
“你以为不是吗,有经验的山里人,框里肯定放着一棵大葱的。”
赵沟渠还真就承认,山里人进山采蘑菇,通常都是这么干的。
“哦,这个我记住了,下次再出来,我一定带上一棵大葱。”
“其实还有别的办法来鉴别是否有毒……”
赵沟渠索性把他关于毒蘑菇的所有知识都兜售出来。
“还有什么办法?”
“还有就是煮试——在煮野蘑菇时,放几根灯芯草、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,蘑菇煮熟,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,变黄者无毒;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,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。”
“当然还有化学鉴别。就是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,将其汁液取出,用纸浸湿后,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,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就有毒。”
赵沟渠差不多倾其所有,将毒蘑菇的常识都给说透了。
“还别说,经过你今天的讲解,我对毒蘑菇有了全新的认知和了解……”
潘舒颖似乎很满意,毕竟日后不会轻易采集有毒蘑菇,更是轻易不会误食有毒蘑菇了。
“但我提醒你,不到万不得已,不要尝试采集可疑的蘑菇……”
“记住了……”